DYNAMICS

桂林兴安重拳整治“问题食品”守护乡村“舌尖安全”

来源: 袁勇久 浏览: 68 发表时间: 2025-07-22 21:03:54

近日,兴安县高尚镇的乡村小卖部和街头铺面里,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的身影格外忙碌。他们仔细翻看货架上的食品包装,核对标签信息,一场针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的专项整治行动正在全镇悄然铺开。

紧盯小店小铺,严查“过期”“三无”乱象。本次行动将监管触角深入农村腹地,重点锁定乡村街头小店和杂货铺。重点“揪出”三类食品安全隐患:一是过期食品“赖”在货架;二是无生产厂家、无生产日期、无质量合格证的“三无”产品浑水摸鱼;三是散装食品标签标识不清不楚,让消费者一头雾水。这些与村民日常餐桌息息相关的“痛点”,成为此次整治的重中之重。

源头堵漏,小店进货“立规矩”。检查中发现,部分小店进货“糊涂账”问题突出——索证索票不到位,无法追溯食品来源。执法人员当场开出“整改令”,要求商家限期建立规范台账,严格履行进货查验义务,确保每件商品“来路清白”。更立下规矩:经营者必须定期自查货架,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和变质的食品,让“问题食品”无处藏身。

执法不忘普法,安全知识送上门。整治不仅是“查”,更是“教”。执法人员化身“食品安全宣讲员”,一边检查,一边向店主和村民发放宣传资料,现场讲解如何识别问题食品、选购注意事项等实用知识,为乡村食品安全意识“充电”。

“以前总以为我们这些小店是‘山高皇帝远’,没有食品安全意识,”一位边远山村的杂货铺老板说道,“今天通过执法人员的宣传,我知道了进货需索要票证,而且票证还要保存两年哩!”“我的店里有老鼠,就在店里养了猫,今天才知道在食品销售区是不允许养动物的。”一位年过六旬的店老板不好意思地说,“以后我会严格按照今天执法人员讲的要求去做,毕竟来我店买东西的都是亲朋好友。”此次行动不仅清理了农村食品市场的隐患,更在乡村小店与消费者心中筑起了一道看得见的食品安全堤坝。

舌尖无小事,监管将“常抓不懈”。一包零食、一瓶酱油、一包食盐,直接关系乡亲们的健康。兴安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让农村消费者买得安心、吃得放心是头等大事,此类整治绝非“一阵风”,未来将持续高压态势,对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,坚决守护好乡村“舌尖上的安全线”。